自我防御机制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它首先由精神分析学派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随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完善。安娜•弗洛伊德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上,将人的精神分为三部分,自我,本我,超我。而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将可怕的东西控制于意识之外以减少或避免焦虑的方法;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也就是说,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压力的手段。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它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向形成、理智化、投射。
如果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在我看来,事实上,自我防御机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心理机制,只有强弱,积极消极之分。而这些都是取决于我们从出生呱呱坠地毫无意识开始与周围环境联系沟通所形成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的人事物环境沟通。这发生的种种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否能够足够强大来维持我们的心理平衡。
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就好像上面所说,在不适当的实际,不适当的应用防御机制以致自己在无论是在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其他人交往方面都和生活不如意不相称的时候,称之为病态。
而积极的防御机制它能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但是,如果是消极的防御机制则是会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我目前还没有了解到怎么去使自己的防御机制是积极的哈哈哈哈哈~